气管异物是常见的凶险性意外事故,小儿由于牙齿发育不完善,不能将花生、瓜子、豆类等物嚼碎,且小儿咽喉反射不健全,当小儿口中含物说话、哭笑和剧烈活动时,容易将异物吸入气道而形成气管、支气管异物。还有的小儿喜欢口中含物,于啼哭或跌倒时,易将口中异物吸入气道,形成气管、支气管异物。 其中7岁以内儿童多见,特别是2岁以内的小儿发病最多,死亡率高。
通常气管异物种类以花生、瓜子、豆类等为多见,也有鱼刺、骨片或塑料笔帽等。如异物被吸入气管则称为气管异物。患儿于异物吸入后立即发生剧烈呛咳,面红耳赤,并有憋气、呼吸不畅等症状。发生这种意外时,及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,患者能够得救也许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。
下面介绍几种儿童急救手法:
1.拍背法: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,头朝下,托其胸,拍其背部4下,使小儿咯出异物,也可将患儿倒立提高拍背。
2.催吐法:用手指伸进口腔,刺激舌根催吐,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。
3.挤压胃部法: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,用双手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,用力向后上方挤压,压后放松,重复而有节奏地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,把异物冲出。
小儿气管、支气管异物关键在于预防。不要让孩子养成在口中含物的坏习惯,不要吃那些不易嚼碎的食物,如花生、豆类等。吃饭时不要哭闹、奔跑或嬉笑。一旦发生气管、支气管异物,立即送往医院,同时保持直立体位,不要平卧,有条件者给予吸氧。